“埋头走路,也不要忘了抬头看看风景。”
峨眉行已过去几日,再去回溯这一路,我想,是这样一群人事物,依然留存,构成了我脑海里的旅行切片。
一、海拔0km:小组分享--- 水汇成河,心聚成智
作为一个刚加入云雅半年的新人,这是我第一次相对完整地,见到公司里的所有小伙伴。
云雅er来自广州、南充、成都、重庆、日本,从五湖四海而来,凝汇在峨眉山脚。
钟灵毓秀之处,似乎也为大家的过往与未来增添了几许松弛惬意。
年会前两天,各小组围绕着年终总结及来年展望向大家汇报。这次长达一天半的汇报,让我对每个组负责的业务板块,以及大家所作所得,都有了更深层的认知。可以说大家每一位的分享都是诚意与干货并驾齐驱,认真听,会发现其中许多可圈可点的点,不管是战略思维模式还是处事方式等等。
最重要的,我想可能是,对于公司文化与同事们有了更多的认知。

如果要体现一个公司的态度,那么最后总会落在公司之下每一个人的头上。
通过这一次分享,我看到了一群真诚的人,他们不羞耻、吝啬于讲述自己的脆弱无助之处,同时也擅长于从过往的经验教训中总结方法论反哺到下一次的实践;他们大方分享自己的过往的不公境遇,并且依然怀揣着自己心中的理想主义创造出属于自己的“异托邦”,践行信任的美好真谛;他们悉心准备演讲时的每一个梗,每一个“爆点”,每一个互动的环节,让自己的讲述更加可被感知...太多太多,每一位都是带着超越100%的真挚而来。
我还看到一群进取负责的人,从容的笑容后是踏实的坚韧,他们一整年稳扎稳打,落地每一个决策,不断求创新,求发展,360°散发自己的光,即使遇到不完美,也会及时复盘,不断求得更优解。燕过留痕,背后每一个数据都有坚实的擎柱。

正是因为足够真诚、进取与负责,云雅给到我的,正是“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。”这样一种从容又无畏的态度。鼓励着每一位都能若云卷云舒般,优雅成长。
当然,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,我的另一大收获,即是对“执行的留白”的思考。过去半年的工作,大多数时候,我需要承担的都是一个执行者的角色,只有很少的部分需要我自己来决策。其实我并不能说自己是擅长决策的,对我而言,决策意味会带来对未知不确定的恐惧。但是,这次汇报,我发现,很多决策者身为决策者,也不是生来就会决策的,大家都是一边提出,一边落地,再发现问题去及时改正,在这个过程当中逐渐形成良性循环,最终成为经验,得以分享到我们每一个初学者。而对于我,这个阶段的我,则是需要更广泛、更深入吸取到更多过来人的经验智慧,与更高维的思想对话,为自己的决策以及执行做出更优解。
小组分享中,每一个人每一句话,都如水滴,虽微小却蕴含着无限的力量。这次汇报,倾听融合,我学会了从他人的视角看到自己的不足,同时也看到了团队的力量。

二、海拔2430km:雷洞坪——攀登亦见景
第三天,我们正式开启了峨眉山登顶之旅。
清晨,苍穹蓝得近乎诚挚,碎金铺满天地交界,一切都昭示着这会是幸运的一天。
层峦叠嶂中,车旅缓缓上行,窗外枝桠上的雪迹一点点吐露,直至茫茫成片。许久,借助车力,我们终于抵达雷洞坪---海拔2430km的位置。
意味着,从这里开始,攀登的旅途才真正开启。
雷洞坪,四周被茂密的林木环绕,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与松香,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,沉浸在这份宁静与和谐之中。

在这里,每一位新鲜的旅人,都不赧于释放热情与活力。
我与同行的小伙伴们步履紧跟,希望尽快到达山顶,一览金顶的壮观。
度过一节平地,阶梯才显现出来。我们向上攀爬,步履生风,即使脚上套着鞋套与冰爪,也丝毫感觉不到阻碍。
随着海拔的逐渐升高,山路开始变得陡峭起来。石阶在脚下延伸,蜿蜒曲折,陡峭险峻,每一步都考验着我的体力与意志。
大家额头上逐渐出现水渍,顺着脸颊滑落,滴落在湿润的石阶上,已经分不清是汗水还是液化的水汽,伙伴们行进的步履逐渐缓慢下来,呼吸声也逐渐清晰。
“快快,快看那边!”
人群中,不知是谁叫喊了一声,打破爬行的秩序。
随声望去,竟然是云海天堑。
冰雪与云,葳蕤交织,呈现和谐的白,缆车徐徐穿行其间,于自然而言,不过渺小一角。

见状,我不禁久久与其对望。
我忽然想,只顾着金顶的美丽,一个劲儿埋头走路的时候,是否错过了更多美丽的风景?
答案不言而喻。为此,我们立即调整计划,宁愿走得慢一点,也要见证更多的美丽。

罗丹说,生活不是缺少美,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。
是了,在从雷洞坪上金顶的6.6km里,如果你仔细看,会发现各种生命的奇迹。
享誉盛名的峨眉山猴子,或坐或立,偶尔会向过往的游客伸出手,仿佛是在等待被投喂,聪明与调皮,让人忍俊不禁。
枝桠间穿梭的小松鼠,跳跃嬉戏,停驻时,会用它那乌黑发亮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我们这些外来者。
半山腰的神性小猫,许是被游客们投喂惯了,竟毫不客气地走到我们面前,用它那柔软的身体蹭着我们的腿,仿佛在寻求更多的关注与爱抚。

松林间,晨光熹微,摇曳漂浮的碎雪,裹挟光影积聚成光斑,在林木间隙飞旋,向旅人表演粒子奇观。
路途上,小伙伴们无数次为彼此加油“一鼓作气”,却又无数次因为同伴体力不支停下陪伴并表达理解;巧遇同公司的一群可爱小女孩,大大方方为彼此拍照,赞美夸奖不绝于耳;帽子遗落在来路,未曾谋面的陌生人为我捡起放在岩石边;山上一人吆喝会迎来“一呼百应”的氛围,情绪价值拉满...
是的,成为第一个登顶的人固然令人向往,因为那代表长久未知里的唯一确定,但是也别忘记邂逅当下更多的不确定。毕竟,一段路程往往是因为沿途的奇遇与未知而变得更加美丽与深邃。
三、海拔3099km:登顶——望见高山雪
艰难拔擢5小时后,我们终于踏上了峨眉之巅,望见了最巍峨而虔诚的高山雪。一步一上梯,仰望金顶菩萨身,在这里,即使心无信仰,也没有人心里会空荡荡。
澄净的天,耀眼的光,白雪与金身,一切都是那么相得益彰,一切都是那么适逢其时。
入乡随俗,我们上香,随喜,也希望为自己再添一份福气与顺利。
立于阶梯,向上望是理想信仰,向下望是云海人间。每一步的攀登,都是对自我的挑战;每一次的呼吸,都是与自然的对话。在峨眉之巅,我们领悟到,真正旅程,不在于抵达终点的速度,而在于其背后的风景与故事。山巅之上,我们心怀广阔,视野无限,明白了“心有多远,路就有多长”的真谛。

我始终觉得,静态的影像永远无法传达我心跳的频率,只有亲眼洞见此情此景,或许才可以明白为什么它会是旅程的最后一站。
四、归宁致远
下山后的夜晚是属于每一个云雅er的crazy night,boss为大家唱歌助兴,饭后更有高额礼品赠送,我感觉这是若梦的一晚,是尽情释放情绪的一晚。虽然没有抽中礼物,但是从峨眉之巅归来,我们的心海已经更加宁静,我们学会了在喧嚣的世界中,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和。心归宁静不逃避,学到更加坚定地走好未来的每一步。
此次团建,从小组汇报总结至峨眉之旅,不仅是一次身心的历练,更是一次心灵的觉醒。我们学会了倾听,学会了思考,学会了在挑战中成长,在宁静中致远。在未来的日子里,希望我们都可做那高山雪,当然在此过程中,我们还需要埋头踏实干,只是与此同时也别忘记抬头留白见途景。
